中國人首架自己的大客機“運-10”
“運-10”項目于1970年8月啟動,研制的地點定在上海,理由是可以得到上海較發達的科研與工業力量的支持,但此時上海的航空工業基礎卻很薄弱,只有飛機修理業務。為了研制“運-10”,我國從各地調集了約40個單位、300多名技術人員支援上海。
程不時在工程后期擔任副總設計師,負責總體設計、氣動力分析、計算機和試飛工作。“運-10”設計遵循的仍是徐舜壽所提倡的“博采眾長,為我所用”方法,比如發動機安裝的位置,我們采用的是翼吊式布局。
當時,世界上有三種發動機布局:蘇聯圖-104采用的是翼根式,英國的“三叉戟”采用的是尾吊式,美國波音707采用的翼吊式。首先,他們作了技術分析后認定翼根式布局不合理;對于后兩種布局,他們分別制作了1∶1全尺寸樣機,并通過風洞實驗作對比,根據實驗數據較終選定適合“運-10”的翼吊式布局。
據介紹,“運-10”是我國的飛機設計首次從10噸級向100噸級沖刺,各個環節與以往比都有所突破。比如輔助翼面,小型飛機的機翼上一般只有4片,而“運-10”的機翼上輔助翼面竟多達50片,每一片都要解決構造問題、功能問題和操作問題。再比如操作系統,過去小型飛機采用的是“硬式”操作系統,由于飛機尺寸變大后,系統因桿件過長而不能保證受壓穩定,且高空中的熱脹冷縮也會使中點發生偏離,因而“運10”采用了“軟式”的鋼索操作系統。
起飛重量達110噸的“運-10”選用翼吊式布局給了批評者以口實,有人稱“運-10”就是波音707的翻版。面對這些質疑,設計師們提出了“運-10”所擁有其他9項先進技術,包括全機總體布局、載油50多噸的整體油箱、車架式起落架、可調平尾等。
1980年9月26日,“運-10”進行了首次飛行,此后從上海直飛北京、哈爾濱、廣州等地,甚至還從成都試航過拉薩,性能沒有任何問題。在“運-10”首飛成功后,波音公司副總裁在美國《航空與航天周刊》上撰文寫道:“運-10”不是“波音707”的翻版,更確切地說,它是中國設計制造運輸機十年的鍛煉成果。
然而卻因種種變故“運-10”項目較終被擱置。“運-10”項目被擱置雖不乏經濟方面的原因,但也與航空界長期存在的“仿制文化”及不自信有關。我國在設計“運-10”時,有人希望能跟“圖-104”扯上點關系,這與我們長期仿制蘇制飛機有關。
相關閱讀:
- ...2018/05/03 10:03·中國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分析和展望
- ...· Efinix® 全力驅動AI邊緣計算,成功推出Trion™ T20 FPGA樣品, 同時將產品擴展到二十萬邏輯單元的T200 FPGA
- ...· 英飛凌亮相進博會,引領智慧新生活
- ...· 三電產品開發及測試研討會北汽新能源專場成功舉行
- ...· Manz亞智科技跨入半導體領域 為面板級扇出型封裝提供化學濕制程、涂布及激光應用等生產設備解決方案
- ...· 中電瑞華BITRODE動力電池測試系統順利交付北汽新能源
- ...· 中電瑞華FTF系列電池測試系統中標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中電瑞華大功率高壓能源反饋式負載系統成功交付中電熊貓
- ...· 中電瑞華國際在電動汽車及關鍵部件測評研討會上演繹先進測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