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影院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永久一区-亚洲精品中文一区不卡-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aaa大片-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

您好,歡迎光臨電子應用網![登錄] [免費注冊] 返回首頁 | | 網站地圖 | 反饋 | 收藏
在應用中實踐
在實踐中成長
  • 應用
  • 專題
  • 產品
  • 新聞
  • 展會
  • 活動
  • 招聘
當前位置:電子應用網 > 新聞中心 > 正文

開發Spice宏模型的簡單方法

2015年12月23日16:22:26 本網站 我要評論(2)字號:T | T | T
關鍵字:半導體 電源 

Soufiane Bendaoud

序論


許多比較老的線性器件,尤其是運算放大器,簡稱“運放”,都沒有SPICE宏模型。即使有,通常使用的也是博伊爾(Boyle)宏模型,該模型以今天的標準來看準確度并不高,即使提供給用戶也不能很好地代表實際器件。

這種基于晶體管的方法使用相對簡單的方程式 —— 工程師可對這些方程式進行相應的修改,以滿足各種放大器設計流程的需要。我們的理念是用來自產品說明書的幾個參數來創建SPICE(TINA-TI™)宏模型,不管輸入或輸出拓撲結構如何。該技術基于這樣的假設:大多數運算放大器都有一個遠遠超出單位增益帶寬的次極。

 

一般而言,工程師需要以下參數:電源電壓、開環增益與負載、單位增益帶寬、壓擺率、輸入共模范圍、共模抑制比(CMRR)、電源抑制比(PSRR)、Vos、Ios、Ib、開環輸出阻抗、相位裕度、寬帶噪聲與1/f噪聲、電源電流以及短路電流。對于軌至軌輸出,工程師將需要輸出飽和電壓(輸入輸出電壓差)以及匯點和源點電流。此外,還需要明確規定負載電阻RL。

以不同顏色突出顯示的方程式是工程師需插入到網表中的方程式。藍色方程式是為了方便工程師自己進行觀察;紅色方程式則是網表末尾的模型參數中可能需要的。

圖1展示了雙極性輸入和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輸出級的拓撲結構。

輸入級


輸入級包括:一個差分對(Q1/Q2);電流I1、D1和V1 —— 它們可將共模設置為高電平;Rc1和Rc2;可設置次極的C1;作為發射極負反饋的RE1和RE2;EOS —— 一個非反相輸入串聯的壓控電壓源。該電壓源有好幾個組成部分。第一個代表輸入偏移電壓;第二個與共模抑制比(CMRR)有關聯;第三個與電源抑制比(PSRR)有關聯,等等。

 

Ios是一個電流源,它代表運放的輸入偏移電流。

 

中間級包括:一個壓控電流源G1,與R1的一個任意值相對應;D3/V3 —— 可設置較高的電壓鉗位;適用于較低電壓鉗位的D4/V4;EVp和Evn —— 它們可分別作為D3/V3和D4/V4的電源。EREF是一個壓控電壓源,可用來生成宏模型的參考節點。較后,用CF和Rz設定一個極點/零點,旨在幫助獲得恰當的相位裕度。

 

輸出級是由兩個壓控電壓源與兩個晶體管并聯組成的。

 

下一個步驟是為網表推導出必要的方程式,以便開發宏模型。

 

首先確定I1 —— 來自輸入差分對的尾電流。該值可根據所采用的工藝技術而變化。雖然理想情況下工程師可請求從集成電路(IC)設計人員那里獲得它,但工程師并非一直擁有這樣的選擇權;因此,較好將它設置為100μA和1mA之間的任意數。

 

請將爾利電壓VA設置為130,將IS設置為1E-16。Beta表示為BF1,等于I1/2*Ib,其中Ib是來自產品說明書的輸入偏置電流值。

 

如果使用5V的電源,接下來請采用V1 = Vs-Vcm將共模設置為高電平。電壓軌提供了1V的共模上限電壓,所以請將V1設置為1V。

 

集電極電阻器RC1和RC2經設置等于0.2(VRC)乘以2再除以I1。

 

就發射極負反饋電阻器RE1和RE2而言:

RE1 = RE2 =(BF1*RC1-rπ*Avinput)      (1)

 

其中

rπ = [(BF1*VT*2)/I1],而Avinput = Aol*1000/(Avout*Avmiddle)      (2)

 

請注意:VT = kT/q,其中k是波爾茲曼常數(1.38E-23);T是環境溫度,以開爾文(K)為單位;q是一個電子的電荷量(1.6E-19)。在300oK時,VT = 25.9或26mv。

 

輸入級的較后一個步驟是探究跨輸入差分對的電容器C1:

C1 =(1/2*RC1*p1),其中p1=90-ɸm-fz      (3)

 

在該方程式中,ɸm是來自產品說明書的相位裕度;fz是來自Rz的遲滯分攤量(中間級里的零點),且fz = atan(GBP/fz)(以度數來表示)。

 

請注意:GBP是運放的單位增益帶寬,而fz是在中間級里計算出的零點。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我們到此為止所擁有的關于雙極性輸入級的信息:

 

網表(宏模型)所需的值:

I1 = 100e-6

VA = 130

IS = 1E-16

BF1 = I1/2*Ib

V1 = Vs-Vcm,高電平

RC1 = RC2 = 2*VRC/I1

 

可選:RE1 = RE2 =(BF1*RC1-rπ*Avinput)

C1 =(1/2*RC1*p1),其中p1 = 90-ɸm-fz

 

以下是網表的樣子:

 

* 器件引腳配置順序   +IN   -IN   V+   V-   OUT

* 器件引腳編號        1        3      5      2      4

* 節點分配

*      非反相輸入

*      | 反相輸入

*      | | 正電源

*      | | | 負電源

*      | | |  | 輸出

*      | | |  |  |

*      | | |  |  |

.SUBCKT MOCK  1  2  99  50  45

*

* 輸入級

*

Q1   3  7  5 PIX

Q2   4  2  6 PIX

RE1  5  8  4E3

RE2  6  8  4E3

RC1  3  50  68.5

RC2  4  50  68.5

I1    99  8  100E-6

C1    3  4  8.44E-13

D1    99  9 DX

V1    9  8  0.9

EOS   7  1  POLY(5)(73,98)(22,98)(81,98)(80,98)(83,98)0.5E-3 11111

IOS    1  2  1.1E-9

 

請注意:在EOS項中的第一個常數是500μV的輸入偏移電壓較大值。

 

中間級


在這一部分,將R1任意設置為1MΩ。可按下列方程式計算出壓控電流源G1:

 

G1 = R1*Cf/(I1*RC1)      (4)

請注意:Rc1 = Rc2。

 

現在需要確定Cf,它被表示為:

Cf = 1/2π* fdom*R1*(Avout+1)      (5)

其中fdom是主導極點,被表示為GBP/Aol*sqrt(1+(Aol^2/p1^2))。GBP是運放的單位增益帶寬。

 

p1 = GBP/TAN(90-ɸm-2)

fz = gm5+gm6/2π*Cf

gm5 = sqrt(2*kp*W/L5*Id)

gm6 = sqrt(2*kp*W/L6*Id)

Id = 1/2kp*(W/L5)*(Vdc5-Vt5)*2*(1+ʎ*Vs/2)      (6)

其中kp是一個被稱為跨導的工藝參數,切勿與gm相混淆。

 

請注意:gm5和gm6是不同的值,因為W/L5和W/L6是相互獨立的,且與每個晶體管的電流增益β(β5和β6)有關聯。

 

較后,按下列規定設置鉗位二極管:

V3 = 0.7 + Vs/2-V30max

V4 = 0.7 + Vs/2 + V30min

其中Vs是電源電壓。

 

V30max = 2*Isink*Req-(VDC6-Vt6)      (7)

其中Req是電流(匯點電流)為1mA時的輸入輸出電壓差。

 

V30 min = 2*Isource*Req-(VDC5-Vt5)      (8)

在這種情況下,方程式(8)中的Req等于VDO —— 此時電流(源點電流)為1mA。

 

我們將討論VDC6-Vt6和VDC5-Vt5在輸出級的計算。

 

中間級增益AVmiddle的計算式為G1*R1*2。

 

以下是網表的樣子:

 

增益級

 

G1 98 30(4,6)3.73E-03

R1 30 98 1.00E + 06

CF 30 31 8.1E-10

RZ 45 31 3.91E + 02

V3 32 30 2.14E + 00

V4 30 33 2.08E + 00

D3 32 97 DX

D4 51 33 DX

 

軌至軌CMOS輸出級

如圖1所示,輸出級由P型和N型MOS晶體管對組成。同樣,就雙極性設計而言,它也將有一個pnp型管和一個npn型管。

 

還存在兩個壓控電壓源:用于PMOS和NMOS晶體管的EG1和EG2。

 

讓我們從輸出增益Avout開始:

gm5*Req+gm6*RLeq

Req = rds5*RL/rds5+RL      (9)

其中RL是負載電阻,而rds5 = 1/ʎ*Id。

請注意:因為對兩種晶體管來說ʎ和Id是相同的,所以NMOS的Req和PMOS的Req也是相同的(Req = rds5*RL/rds5+RL)。

W/L5=β5/kp

β5=1/2*Isource*Req*2      (10)

 

其中Req是電流(對PMOS而言指源點電流;對NMOS而言則指匯點電流)為1mA時的輸入輸出電壓差。

 

對于NMOS,讓我們把方程式改寫為:

rds5 = 1/ʎ*Id

W/L6 = β6/kp

β6 = 1/2*Isink*Req*2      (11)

 

就器件和工藝參數而言,您將需要下列信息:

ʎ= 0.01

VTO = 0.328

KP = 1E-5

 

對于軌至軌輸出級,工程師將需要較大匯點電流和較大源點電流(由產品說明書或設計人員規定):

Vdc5-Vt5 = 1/(Ro*β5+sqrt(β5*β6))      (12)

其中Ro是開環輸出阻抗。

 

Vdc6-Vt6 = Vdc5-Vt5*sqrt(β5/β6)         (13)

 

網表中的輸出級看起來應該是這樣的:

 

* 輸出級

M1 45 46 99 99 POX L = 1E-6 W = 3.20E-03

M2 45 47 50 50 NOX L = 1E-6 W = 2.78E-03

EG1 99 46 POLY(1)(98,30)3.684E-01 1

EG2 47 50 POLY(1)(30,98)3.714E-01 1

*

 

在該模型的末尾以下面的方式列出了工藝和器件參數:

 

* 模型

*

.MODEL POX PMOS(LEVEL = 2,KP = 1.00E-05,VTO = -0.328,LAMBDA = 0.01,RD = 0)

.MODEL NOX NMOS(LEVEL = 2,KP = 1.00E-05,VTO = + 0.328,LAMBDA = 0.01,RD = 0)

.MODEL PIX PNP(BF = 625,IS = 1E-16,VAF = 130)

.MODEL DX D(IS = 1E-14,RS = 0.1)

.MODEL DNOISE D(IS = 1E-14,RS = 0時,KF = 1.21E-10)

*

.ENDS MOCK

 

將CMRR和PSRR添加到您的模型

 

添加CMRR和PSRR就像具有壓控電壓源的電阻電容器(RC)網絡那么簡單(圖2)。

為模擬這些,我們需要的全部信息有:DC值、極點和零點位置,可在產品說明書的圖中找到。

 

E1 =【10^ -(CMRR/20)*(零點/極點)】/2      (14)

 

就CMRR而言:

其中CMRR是DC值(以dB為單位),零點和極點所用單位是Hz。

 

R10 = 1/2*π*極點*C10      (15)

其中C10被任意設置為1μF(1E-6)。

 

R20 = 1/2*π*零點*C10      (16)

 

模型PSRR與CMRR的方式相同。PSRR增益項被表示為兩項:

 

1. a = -Vs*EPS1(方程式11),其中Vs是電源電壓,而EPS1 =【10^ -(CMRR/20)*(零點/極點)/2(方程式2)。在網表內,該表達式代表PSRR網絡中的“b”項。

 

2.“a”被用來抵消在指定電源電壓下由“b”項引起的DC誤差,并反饋到輸入端的EOS源。

 

正因如此,PSRR在網表中這樣表示:

EPS1 21 98 POLY(1)(99,50)a b

其中a和b均來源于上述的方程式1和方程式2。

 

根據網表,CMRR和PSRR如下所示:

 

* CMRR網絡

*

E1 72 98 PLOY(2)(1,98)(2.98)0 5E-01 5E-01

R10 72 73 1.59E + 02

R20 73 98 1.59E-03

C10 72 73 1.00E-06

*

* PSRR網絡

*

EPS1 21 98 PLOY(1)(99,50)-1.2E-02 1

RPS1 21 22 1.59E + 2

RPS2 22 98 1.59E-3

CPS1 21 22 1.00E-06

 

寬帶噪聲與1/f噪聲


為了模擬噪音,工程師可以借助電流控制電壓源(HN用于寬帶噪聲,HFN則用于1/f噪聲或閃爍噪聲)來創建一個單獨的網絡。首先,計算DNOISE(在網表中)所需的器件參數。KF表示為:

KF = en^2*fc      (17)

 

其中fc是1/f轉角頻率(來自產品說明書),而en是寬帶噪聲(來自產品說明書)。

 

HN被表示為:

Sqrt(en^2-entotal^2-en^2)      (18)

所有噪聲源均應以nV/sqrtHz為單位。

 

電流控制電壓源具有兩個項:a和b。

 

將“b”項設置成一個任意值1。“a”項等于“b”項除以1,000。這可跨閃爍噪聲二極管從EOS源處的反饋(作為DC誤差)中消除DC偏置電壓。

 

15nV/rt(Hz)的電壓噪聲參考

 

*

VN1 80 98 0

RN1 80 98 16.45E-3

HN 81 98 VN1 15

RN2 81 98 1

*

* 閃爍噪聲轉角

*

DFN 82 98 DNOISE

VFN 82 98 DC 0.6551

HFN 83 98 POLY(1)VFN 1.00E-03 1.00E + 00

RFN 83 98 1

 

電源電流


工程師可借助壓控電流源模擬電源電流。能用來對該電流進行設置的多項式表示為:

GSY 99 50 POLY(1)(99,50)a b       (19)

 

對“a”項進行設置,使其等于:

Is - Idq - I1 -(“b”*Vs)      (20)

 

其中Is是電源電流;I1是尾電流(輸入級);而Vs是電源電壓。

Idq = kp*0.5*(W/L5)*Vdc5*2*(1+ʎ*VS/2)      (21)

 

我們的理念是將輸入對從內部電源驅至該模型,使它不為該模型汲取外部電流。“b”項僅僅是來自產品說明書的曲線Is與Vs的斜率。

 

* 內部電壓參考

*

EREF 98 0 POLY(2)(99.0)(50,0)0 0.5 0.5

GSY 99 50 POLY(1)(99,50)-11.2E-04 5.00E-07

EVP 97 98(99,50)0.5

EVN 51 98(50,99)0.5

 

結論


采用這種技術創建的宏模型能提供非常準確的結果,并使用參考部分提供的測試電路集合對該模型進行測試。還可基于產品說明書的參數調整公式,以便迅速改變該模型來滿足工程師的需求。

網友評論:已有2條評論 點擊查看
登錄 (請登錄發言,并遵守相關規定)
如果您對新聞頻道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到交流平臺反饋。【反饋意見】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本站動態 | 廣告服務 | 歡迎投稿 | 友情鏈接 | 法律聲明
Copyright (c) 2008-2025 01ea.com.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應用網 京ICP備12009123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50033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