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電源的功率限制變為電流限制
作者:Brian King,
德州儀器 (TI) 應用工程師
關鍵詞:過載保護、非連續反向、峰值電流模式控制器、輸出電壓、變壓器電感、開關頻率、輸出電壓、峰值一次電流、脈寬調制、PWM、模擬、電源管理、半導體、德州儀器、TI
故障保護是所有電源控制器都有的一個重要功能。幾乎所有應用都要求使用過載保護。對于峰值電流模式控制器而言,可以通過限制較大峰值電流來輕松實現這個功能。在非連續反向結構中,為峰值電流設置限制可較終限制電源從輸入源獲得的功率。但是,限制輸入功率不會限制電源的輸出電流。如果出現過載故障時輸入功率保持不變,則隨著輸出電壓下降,輸出電流增加(P=V*I)。發生短路故障時,這會讓輸出整流器或者系統配電出現難以接受的高損耗。本文利用一些小小的創新和數個額外組件,為您介紹如何對一個簡單的峰值電流限制進行改進,將電源變為一個恒定電流源,而非一個恒定功率源。
圖1對比了理想輸出電壓與恒定功率和恒定電流限制的電流。這兩種情況下,過載故障保護都在120%較大額定負載時起作用。在一個使用功率限制的系統中,輸出電流隨負載增加電壓反向而增加。在現實系統中,有功率限制的反向控制器會在某個點關閉,原因是控制器的偏壓損耗。相比之下,一旦超出過載閾值,有電流限制的系統便會立刻關閉。可以通過直接檢測隔離邊界二次側的負載電流,實現電流限制。但是,這樣做需要使用更多的電路,效率降低,而且成本一般會高得離譜。
圖 1 理想功率限制產生強電流,觸發故障保護。
圖2顯示了移動設備充電器所使用的一個5V/5W非連續反向電源的原理圖。在范例中,我們使用了UCC
方程式 1
由于變壓器電感(L)和開關頻率(f)均固定不變,因此可以通過控制峰值一次電流(IPK)對輸出電壓(VOUT)進行調節。隨著輸出電流(IOUT)增加,電壓開始下降,但是反饋環路要求更高的峰值電流來維持電壓調節。
圖 2 這種5V/5W反向通過限制峰值變壓器電流實現功率限制。
在反向轉換器內部,引腳1(COMP)的反饋電壓與峰值電流比較。通過R15檢測該峰值電流,并使用R13和C12對其進行濾波。如果電流檢測電壓達到過1V,則單獨過電流比較器終止脈沖。這種峰值電流限制方法與大多數脈寬調制(PWM)控制器中的功率限制過程一樣。如果功率保持恒定不變,則可以將方程式1改寫為方程式2。在該方程式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功率限制時輸出電流同輸出電壓成反比。
方程式2
一些控制器還包含有一個第二級比較器。峰值電流高出第一級比較器時,第二級比較器跳閘斷開。這種第二級比較器觸發控制器完全關閉,并發起一個重啟周期。設計這種額外保護級的目的是防止電源本身發生災難性故障,例如:短路變壓器繞組或者短路輸出二極管。但是,涉及短路負載的大多數情況一般都不會超出該閾值。
圖3顯示了輸出和偏置電壓與圖2所示電路負載電流的對比情況。輸出V-I特性非常接近于圖1所示理想情況。負載電流達到約
圖 3 偏置電壓降至控制器關閉閾值以下后,轉換器不再提供功率限制電流。
在該例子中,盡管在負載超出
方程式3
方程式4
用于創建這種改進型電流限制而增加的一些組件突出顯示在圖4所示原理圖中。對內部振蕩器編程,通過R10、R8和C11設置反向轉換器的開關頻率。一個內部5V源通過R10和R8對C11充電。隨著偏置電壓下降,R7和R11的電阻分壓器開啟Q1,并優先于內部5V源進行控制,從而降低開關頻率。偏置二極管(D4)現在必須為一種雙串聯二極管,這樣R7和R11才不會在啟動期間使控制器的電流改道。需正確選擇R7和R11的值,以便讓Q1在正常運行期間處于關閉狀態,僅在偏置電壓降至約12V以下時才開啟。
圖 4 增加5個離散式組件可增強功率限制功能并降低較大故障電流。
添加這些組件的結果如圖5所示。同前面一樣,電源進入功率限制時輸出電壓和偏置電壓均開始下降。一旦偏置電壓降至足以開啟Q1的程度,負載電流的任何繼續增加都會使開關頻率降低,其反過來又會降低供給負載的有效功率。這會加快過
相關閱讀:
- ...2012/03/31 10:37·如何把電源的功率限制變為電流限制
- ...· Efinix® 全力驅動AI邊緣計算,成功推出Trion™ T20 FPGA樣品, 同時將產品擴展到二十萬邏輯單元的T200 FPGA
- ...· 英飛凌亮相進博會,引領智慧新生活
- ...· 三電產品開發及測試研討會北汽新能源專場成功舉行
- ...· Manz亞智科技跨入半導體領域 為面板級扇出型封裝提供化學濕制程、涂布及激光應用等生產設備解決方案
- ...· 中電瑞華BITRODE動力電池測試系統順利交付北汽新能源
- ...· 中電瑞華FTF系列電池測試系統中標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中電瑞華大功率高壓能源反饋式負載系統成功交付中電熊貓
- ...· 中電瑞華國際在電動汽車及關鍵部件測評研討會上演繹先進測評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