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和高通虎視眈眈對方芯片業務
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英特爾“Intel Inside”營銷活動使英特爾芯片在PC領域深入人心。手機芯片老大非高通莫屬。但隨著手機日益向PC靠攏;PC日益向手機演變,英特爾和高通兩家芯片公司之間發生碰撞將在所難免。
英特爾希望進軍智能手機領域;手機芯片較大供應商高通則希望介入小型筆記本業務。
高通CEO Paul E. Jacobs說:“英特爾希望攜其軟件由PC領域進軍智能手機領域;我們則希望超越手機領域,創建軟件生態系統。”
高通出售的手機芯片約占所有手機芯片的22%,其中包括iPhone、黑莓Storm和T-Mobile G1手機。高通認為現在是其24年來進軍PC市場的較佳時機。PC正在向平板電腦及小尺寸筆記本演變。從本質上說,PC將成為大尺寸的智能手機,可以一直連接、一直上網、電池續航時間持續一整天。總之,很像一款大屏幕iPhone或黑莓手機。高通將這類設備稱為智能本,因為其設計與大尺寸智能手機更相似。
Jacobs認為其公司在拉動產業較前沿創新方面起關鍵作用,這可從iPhone和黑莓Storm發展中窺其一斑。Jacobs說:“手機產業將迸發新的活力。PC已經定型,其創新角度與手機領域并不相同。”
英特爾營收約是高通的三倍。英特爾不同意高通的觀點。其發言人Suzy Ramirez說:“手機更加智能,性能類似于PC,具備計算機和上網功能,這正是英特爾的強勢所在。”
高通指望依靠其Snapdragon芯片發展智能本。該芯片由負責PowerPC微處理器的前IBM工程師團隊開發,也是時鐘頻率達到1Ghz的第一款芯片,是ARM架構芯片的重要里程碑。因其能耗很低,可以使智能本電池續航時間持續一整天。Snapdragon已經被東芝用于其超薄TG01智能手機,即將在歐洲發售。Jacobs表示,預計今年將推出更多款采用Snapdragon芯片的設備。
但僅靠硬件還無法打贏這場戰爭。高通已經與Google合作,Google負責為手機開發Android操作系統。雙方的“愛情果實”就是T-Mobile推出的G1手機——第一款采用Android操作系統和高通芯片的智能手機。
Jacobs表示:“我們在推智能本時前后經歷了很多工程問題,現在要做的是幫Google擴大規模,因為其專注于操作系統演變的團隊規模相對較小。”Google將于明年推出Chrome操作系統,其宗旨是面向較大的PC類設備,挑戰運行Windows的筆記本。
高通押注Google會成為主流操作軟件公司。高通負責全球營銷和投資關系的高級副總裁比爾-大衛森(Bill Davidson)說:“Google能夠把握住計算的未來發展方向,其方向就是利用存在于互聯網上的計算能力。Chrome的目的就是面向瘦、輕、小客戶端,用戶無需太大內存運行操作系統。”
高通芯片將與Chrome相適應,將一些計算功能分給數據中心中的高速計算機,即業界推崇的云計算模式。
Jacobs說:“我認為混合型模式是較好模式,一些應用可以被下載至設備上,另一些應用可以通過云計算運行,我們將支持這兩種模式。”
市場分析機構iSuppli計算平臺研究首席分析師馬修-威爾金斯(Matthew Wilkins)說:“其中關鍵問題之一是品牌,Chrome OS、Android和ARM傳統上并不通過PC零售店發售。因此需要同已被大眾認知的品牌——英特爾、微軟和Windows相競爭。”
相關閱讀:
- ...2018/10/18 09:58·英特爾擴充 FPGA 可編程加速卡產品組合 加速數據中心計算
- ...2018/09/18 14:06·英特爾芯片缺貨嚴重 四季度PC銷售或降低7%
- ...2018/06/04 14:09·英特爾CPU核顯功能爆發,完勝AMD 16核處理器
- ...2018/06/04 13:48·英特爾 FPGA:加快未來發展
- ...2018/05/16 15:45·英特爾 FPGA 助力 Microsoft Azure 人工智能
- ...2018/04/16 09:32·使用英特爾 FPGA 加速企業工作負載已成為主流趨勢
- ...· Efinix® 全力驅動AI邊緣計算,成功推出Trion™ T20 FPGA樣品, 同時將產品擴展到二十萬邏輯單元的T200 FPGA
- ...· 英飛凌亮相進博會,引領智慧新生活
- ...· 三電產品開發及測試研討會北汽新能源專場成功舉行
- ...· Manz亞智科技跨入半導體領域 為面板級扇出型封裝提供化學濕制程、涂布及激光應用等生產設備解決方案
- ...· 中電瑞華BITRODE動力電池測試系統順利交付北汽新能源
- ...· 中電瑞華FTF系列電池測試系統中標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中電瑞華大功率高壓能源反饋式負載系統成功交付中電熊貓
- ...· 中電瑞華國際在電動汽車及關鍵部件測評研討會上演繹先進測評技術